10月26日上午,北院青年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大钊家风”进思政课堂暨纪念李大钊诞辰134周年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师资库专家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赵书明以《信仰的力量——李大钊家风带给我们的启示》为题为23环设本、23营销本、23物流管理3个专业共计20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思政大课。
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团委共同主办,教务处副处长处沈丽、团委副书记李长军莅临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毛凤萍、院长李菁、副院长买洪涛参加,德法教研室主任韩国彩主持。
赵主任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李大钊家风:家风形成的根基、言传身教留家风、几代人对信仰的共同坚守。他的讲述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生动的家风故事,更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其中很多细节发人深省:李大钊9岁即手抄《重译富国策》1万3千余字;李大钊月入丰厚,但不买房置地,过着茹苦食淡的生活;李大钊长子李葆华作为省部级干部能够坚持一对旧沙发用了几十年;李大钊孙子李宏塔担任领导工作20多年,坚持骑辆自行车上班。李大钊祖孙三代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家风对当代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家风,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在与会学生的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课上的热度又延伸到了学习通,在学习通发布的主题讨论“李大钊家风对我的启示”之下,到课学生纷纷跟帖发表自己的感想:

唐山是李大钊的故乡,10月29日是李大钊诞辰134周年纪念日。李大钊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清正勤谨的家风更是深深影响了子孙后代。赵书明主任是李大钊妻子的侄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来到高校课堂给学生上思政大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次请进大师资的有益尝试,是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打造的第一堂开放式思政大课。活动依托“大钊家风”等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突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时空界限,使思政课堂“活”了起来。

附:赵书明简介。赵书明现任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李大钊研究会会员,唐山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他曾先后接受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长城新媒体、唐山电视台、乐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并应邀到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北京三十五中学、华北电力学院、唐山边检站等多个单位授课,宣讲大钊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撰稿人:韩国彩,审稿人:毛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