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用“大思政课”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在2023级新生报到之际,院长李菁邀请唐山市高级记者葛昌秋及唐山晚报记者张薇来到现场采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组全体教师到学校组织收集家风调查表。

家长、家庭、家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唐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故乡,他清正勤谨的家风深深影响了子孙后辈,延续了一百余年,传承了几代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传承优良家风,弘扬红色家风,一起建设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好家风!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起点,对大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自2018年以来,课程组教师以家风融入为特色,持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从师生共讲家风,编写《优良家风案例辑录》,做家风家训深入调查,到今年的新生带着家风来报到,一系列课程改革创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是促进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得到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媒体的热切关注。葛昌秋、张薇在现场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采访,特别关注到了一些典型,比如来自邯郸的爷爷参加过抗震救灾的新生,来自沧州的一个大家庭7人来欢送的新生,还有在现场迎新的大二学生等。两位记者与学生本人及家人围绕对家风家训的认识、传承做了深入交流。9月4日,两位记者的文章《唐山学院新生带着“家风”报到》在《唐山劳动日报》二版头条发表,《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在线》《中国妇女报》《腾讯新闻》《长城网》等媒体纷纷转载。

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上讲,也要在社会生活中讲,要把家风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校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贯穿起来,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素材,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撰稿人:韩国彩,审稿人:李菁)
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学院新生带着“家风”报到
中国妇女报客户端:大学新生带“家风”报到